时隔7个月,那起曾让无数网友拍桌的“中国人吃乌鸦”造谣事件,终于等来了板上钉钉的处理结果。10月21日,日本放送协会(NHK)新闻伦理监察部门的一纸报告,把今年3月的“舆论闹剧”彻底摊开在阳光下——日本电视台旗下综艺《月曜夜未央》的恶意剪辑行为,被明确认定“违反新闻伦理”,要求立刻整改。
这事得从今年春天的一场采访说起。3月24日,《月曜夜未央》做“东京春日建议”街头采访,碰到一位穿深色外套的广州女生。她当时笑着说:“中国街头很少看到乌鸦,可能环境不一样吧?另外我们那边有人会吃鸽子,煮着吃的那种。”可等节目播出时,这段话被剪成了什么?“在中国几乎见不到乌鸦——因为都被人吃掉了”“总之就是煮一煮吃掉,就没了”。两句话的拼接,把一个普通的生活分享,变成了“中国人吃乌鸦”的“奇闻”。更过分的是,主持人听完这段“剪辑版”内容,当场拍着桌子爆笑,语气里全是不屑:“这也太夸张了吧?”
镜头外的女生完全蒙了。她后来找到节目组抗议:“我从来没说过‘吃乌鸦’的话!”可伤害已经造成——节目播出去后,有人猜她“是故意抹黑中国”,有人骂她“口音难听”,甚至还有人翻出她的社交账号留言攻击。她哭着说:“我怕被网暴,我只是说了实话而已。”明明是被篡改的受害者,却要承受莫须有的骂名,这大概是最让人心寒的地方。
事件发酵后,日本电视台倒也快,3月27日就在挂了中日双语道歉:“制作团队完全歪曲了受访者的本意,这是电视媒体不可饶恕的错误。”可网友们要的不是“对不起”,是“为什么要这么做”“以后怎么避免”。直到10月的这份报告,才算给了个“痛的教训”——日本放送协会说,节目“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”,“严重伤害了采访对象的权益”,必须“全面审查制作流程,杜绝恶意剪辑”。
作为干过电视台编导的人,我太懂“剪辑”的门道。它可以让真相更鲜活,也能把白的染成黑的。但新闻这行最基本的底线,就是“不编瞎话”。你为了博眼球拼出来的“爆点”,终究会被伦理的尺子量出来;你用轻蔑换来的“笑点”,早晚要还成公信力的“亏点”。
其实说到底,这事儿哪是“吃不吃乌鸦”的问题?是有人把“尊重”当成了可以随意消费的道具。好在规则还是站在了真实这边——不管你是多大的媒体,不管你耍了多少“剪辑技巧”,违反伦理的事,终究要付出代价。这不是针对谁,是给所有握着“麦克风”的人提个醒:嘴下留德,笔下留真,才是最稳的“流量密码”。